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page_ziyu.guo [2019/04/16 09:23] ziyu |
page_ziyu.guo [2019/05/10 16:31] (当前版本) ziyu [硬禾培训] |
||
---|---|---|---|
行 20: | 行 20: | ||
### 硬禾培训 | ### 硬禾培训 | ||
- | [Day1 - 2019.4.15]() | + | [[yinghe_day1_ziyu|Day1 - 2019.4.15]] |
+ | [[yinghe_day2_ziyu|Day2 - 2019.4.16]] | ||
- | 上午:课程介绍 & 经验分享 | + | [[tproject1.3|Day3 - 2019.4.17 RISC-V在FPGA系统上的移植和功能演示]] |
- | * 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 | + | |
- | * 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 + | |
- | 下午:室分系统中的室内定位方案 | + | [[yinghe_day4_ziyu|Day4 - 2019.4.18]] |
- | * 项目描述 | + | [[yinghe_day5_ziyu|Day5 - 2019.4.19]] |
- | {{:undefined:picshifen.jpg?800|}} | + | [[yinghe_day8_ziyu|Day8 - 2019.4.22]] |
- | 为了增强室内的信号覆盖,运营商在办公楼内建设了室分通信系统。和一个典型的蜂窝小区一样,室分系统中由BBU(BaseBand Unit)、RRU(Radio Remote Unit)、天线等模块组成。室分系统会在每个房间内放一个吸顶天线,这样就保证信号能够到达楼宇内的各个角落。 | + | [[yinghe_day21_ziyu|Day21 - 2019.5.5]] |
- | 室内定位至今依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被提出,但是仍然没有一个像GPS定位一样在技术上处于绝对主导的方案出现。GPS是根据导航卫星信号来实现定位,由于各个导航卫星的信号进入室内经历的衰落不一样,因此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室内定位。 | + | [[yinghe_day25_ziyu|Day25 - 2019.5.9]] |
- | + | ||
- | 对于室分系统而言,一种非常直接的定位思路是根据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来实现定位。举例而言,上图中用户处于区域A,他和天线1的距离比他和天线2的距离要近,因此很自然的天线1的接收信号强度要强于天线2的接收信号强度,据此,定位算法可以直接反推得到用户正处于区域A。很遗憾,这种思路在实际的室分系统中行不通。这是因为在4G和5G通信协议中,天线这一模块对基带而言是透明的,即系统不知道用户的信号是从哪根天线接进来的。还是以上图为例,系统只知道天线A和天线B上用户信号的总和,并不知道单个天线上用户的信号。 | + | |
- | + | ||
- | * 主流方案 | + | |
- | + | ||
- | 目前的室内定位方法从定位原理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种:基于图像、基于接收信号强度、基于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等等。基于图像的方法没有专门研究过,这个在机器人领域用的比较多。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定位思路在前文已有描述,即根据用户到不同参照点的信号强度来判断用户位置。基于ToA的定位方法是根据信号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距离,进而根据到不同参照物的距离来计算坐标位置,它的定位精度从理论上可以做到很高。 | + | |
- | + | ||
- | * 系统构成及主要模块划分 | + | |
- | + | ||
- | {{:undefined:picjieshi.jpg?450|}} | + | |
- | + | ||
- | 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定位方案。我们需要在室分系统的吸顶天线罩内部加一个新器件,即图中的IIOT设备。每个IIOT的位置是可以事先知道的,即各个IIOT放在哪个天线罩、哪个办公室都是可以事先确定的。这个新器件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控制器主机进行通信。控制器主机把需要定位的目标用户的信息发送给IIOT设备,IIOT设备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去检测目标用户的导频,进而计算目标用户的信号强度,并通过无线的方式反馈到控制器主机。 | + | |
- | + | ||
- | * 结构组成 | + | |
- | + | ||
- | {{:undefined:picmukuai.jpg?400|}} | + | |
- | + | ||
- | IIOT设备的结构设计如上图所示。通信模块中包含了通信射频的基本单元,如上文所示,它的作用是从控制器主机获得目标用户信息,并将用户的信号强度反馈回控制器主机。能量检测模块的功能是检测目标用户的导频信号强度。这两个模块采用专用集成电路实现。控制器负责协调底层模块的配合及信息的组包等功能,它采用FPGA实现。 | + | |
- | + | ||
- | * 主要元器件 | + | |
- | + | ||
- | [射频前端:TI CC1190 低噪放+功率放大器](http://www.ti.com.cn/product/cn/CC1190/description?keyMatch=LNA&tisearch=Search-CN-Everything) | + | |
- | + | ||
- | [混频器:DigiKey AFE5832LP](https://www.digikey.com/en/articles/techzone/2011/oct/the-basics-of-mixers) | + | |
- | + | ||
- | [模数转换:TI ADC3244E](http://www.ti.com.cn/product/cn/ADC3244E?keyMatch=ADC&tisearch=Search-CN-Everything) | + | |
- | + | ||
- | [数模转换:TI DAC60504](http://www.ti.com.cn/product/cn/DAC60504?keyMatch=DAC&tisearch=Search-CN-Everything) | + | |
- | + | ||
- | [FPGA:Xilinx Spartan-6 XC6SLX4](http://www.xilinx.com/products/silicon-devices/fpga/spartan-6.html#productTable) | + | |
+ | [[yinghe_day26_ziyu|Day26 - 2019.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