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其官方文档:Library Conventions - Library maintainer rules & guidelines KiCad官方有对其库的构成、管理以及用户提交的规范说明,通过这个说明文档,我们也可以快速了解KiCad对其库的通用规则,库的构成方式以及我们在使用中要注意到的一些问题。

KiCad官方提供专用的Python脚本,来自动检测你的库是否满足其规范。

适用于原理图符号、PCB封装、3D模型、模板等。要点如下:

  • 只能使用标准的字符来命名库和元器件,中间不能有空格
  • 每一个库不能超过250个条目,否则会影响加载速度和检索的效果
  • 库和库之间主要以“功能”来区分
  • 所有的库必须使用英文
  • 避免使用复数来命名
  • 大写字母的规则 - 专用词可以全部大写,比如MCU、FPGA;厂商的名字按照厂商要求的规范,比如ROHM、Texas;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单词,每个首字母大写,比如TestPoint
  • 库文件名字使用Unix格式的行结尾,比如:*.kicad_mod text=auto

原理图符号分为没有指定封装的通用符号和已经限定封装的符号。

  • 通用符号比如电阻、电容等可以对应多种封装,是在完成原理图设计最后阶段进行封装的关联,在原理图符号库中没有默认的封装。
  • 完全限定的符号已经指定了封装,这些符号的名字也是按照生产厂商的型号(MPN)严格命名,这些原理图符号已经有默认的封装,但也是可以通过编辑窗口进行重新分配

下面是一些原理图符号的规范要点:

  • 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不同的库
  • 库的名字不能跟元器件符号的名字相同
  • 不同的厂商有相同型号的器件,要在符号名称前加上厂商的名字
  • 完全限定的符号命名要按照厂商的型号
  • 通用符号要使用器件的类型,比如Resistor、LED、Conn(可以缩写)、Resistor_x8(使用数量)
  • 同一个型号如果有不同的封装,要针对不同的封装有不同的符号
  • 符号的坐标原点在符号的正中间
  • 所有的文本大小都为50mil(1.27mm)
  • 符号的轮廓线宽至少为10mil(0.254mm)
  • 黑盒符号用背景颜色填充
  • 简单的符号不要用背景颜色填充
  • 有复杂功能的符号,内部可以用简单的功能框图
  • 管脚连接点必须在符号体的外部
  • 管脚名字的位置偏移不能超过50mil(1.27mm), 不要低于20mil, 最好是20mil
  • 对于有特殊焊盘的器件,比如热焊盘,接地焊盘,其管脚的编号要超过器件管脚的总数,比如SOIC8的器件有散热焊盘,则这个散热焊盘的管脚编号为9
  • 一个器件可以分为多个Unit绘制

管脚的规范:

  • 使用100mil作为网格间距,管脚的起始点在网格的节点上
  • 管脚的长度至少为100mil,如果增长,则以50mil步长增加,不要超过300mil
  • 简单的器件,比如分立的电阻、电容,可以使用较短的管脚
  • 同一个器件符号上的所有管脚的长度都要相同
  • 管脚的编号必须是独一无二

管脚要按照功能进行分组,而不是按照实际器件上的管脚编号,以方便走线和原理图的直观阅读:

  • 有类似功能的管脚组合在一起,比如SPI、UART相关的管脚
  • 端口的顺序从上到小
  • 电源的正极性端口在上侧,负极性端口在下侧
  • 输入/控制/逻辑端口放在符号的左侧
  • 输出/被控制的/驱动端口放在符号的右侧

多个管脚有同一个功能,比如GND等,这些管脚放置在同一个位置:

  • 这些管脚不能是NC(无连接)
  • 相同功能的电源管脚要放在一起,除非数据手册上规定每一个管脚都有独立的去耦电容
  • 这些管脚必须有相同的名字、相同的电气类型而且逻辑上是连接在一起的
  • 其中的一个管脚必须是可见的

管脚的电气类型必须设置正确:

  • 电源和地管脚必须设定为Power Input或Power Output
  • 逻辑管脚要按照数据手册来设置
  • 对于可以编程的管脚可以设置为Bidirectional

对于在封装上没有连接的管脚在原理图符号中可以忽略掉

尽可能不要隐藏管脚,以下情形除外:

  • 电源管脚采用了全局符号
  • NC管脚
  • 多个管脚有同一功能,放置在同一个位置,只有其中一个管脚显示,其它管脚隐藏

低电平有效的管脚要在符号的名字上面放置一个横线来做标记,比如~{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