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并制作超声信标定位系统。系统由声源信标装置(简称信标)和定位装置两部分构成。测试场地是平整地面上一个圆心角90°、半径300cm的扇形区域,信标放置在图 1 中的扇环区域,外圆半径 300cm,内圆半径 150cm。定位装置放置在圆心 O 点周围,通过接收和分析处理来自信标的超声信号,确定信标所在位置。
1.基本要求
在扇环区域中按如下规则划分出 36 个区段:以扇形一条边为基准,以圆心角 15°分隔成 6 个“区”,分别以字母 A、B、C、D、E 和 F 标示;距离圆心 O 点150cm 开始,沿半径距离方向每 15cm 分隔成 6 个“段”,分别以数字 1、2、3、4、5 和 6 标示。用“字母与数字”编号每个区段,例如 A5、E3 等。
(1)信标。使用电池供电,可朝圆心 O 方向发射超声波,频率自定,但不得有接收功能和自主运动机构。用 LED 指示其发声状态,信标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长和宽)均不超过10cm。要求在圆心O附近能接收到信标发射的超声波信号。
(2)定位装置。允许拥有多个仅有接收功能的超声波探头,可以有自主运动机构。探头及相应电路、支架等构成一个整体装置,限定在以 O 为圆心、直径为 80cm 的圆柱形空间内,不得出界(外接供电线除外)。装置设有“一键启动”、蜂鸣器鸣响和结果显示等功能。
(3)定位测试。放置信标在指定的区段内(信标发声点垂直投影对准该区段形心)。定位装置一键启动后,自动探测信标位置,在 20s 内完成一次测量,蜂鸣器鸣响 1s 后显示出信标所在区段编号。若信标处于未发声状态,则显示区段编号 00。
2.发挥部分
在完成基本要求基础上,将扇环区域进一步按如下规则划分出 48 个扩展区段:以扇形一条边为基准,以圆心角 7.5分隔成 12 个“区”,分别以字母 H、I、J、K、L、M、N、P、Q、R、S 和 T 标示;沿半径距离方向再扩展出 4 个“段”,分别以数字 7、8、9 和 10 标示。用“字母与数字”编号每个区段。
(1)扩展测距范围和提高定向精度。放置信标在指定的扩展区段内,完成5 次定位测试。
(2)提高测量速度。完成发挥部分(1)的定位测试时,每次测量时间不超过 10s。
(3)其他。
(1)信标仅允许使用一个超声波发射器件,构成“点”声源,除电源开关外无可操作按键。信标由支架支撑,高度自定。以超声波器件发射点在地面的垂直投影作为其定位参考点。
(2)定位装置只能被动利用信标发射的超声波信号,不得有超声波主动发射功能,更不得使用其他定位检测手段。定位装置与信标之间严禁任何形式的其他通信手段。违规作品不进行测试。
(3)全部装置应适应各类室内环境,可以抵抗回声、正常环境噪音、微风等因素的干扰。
(4)评测时需多次改变信标位置。发挥部分评测前,允许对定位装置再调校一次,时间不超过 120s。
(5)每次放置好信标位置后,“一键启动”后开始计时,至蜂鸣器鸣响结束停止计时。测量开始后,不得再对定位装置进行调校和重启等人工干预,否则本次测量计 0 分。
(6)定位测试时,每次测量时间最长为 20s,20s 之后运动机构仍动作、未给出测量结果或显示读数仍变化的本次测量计 0 分。
GPT-4o的建议
针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J题《超声信标定位系统》,以下是基于题目要求的设计方案分析,包括推荐平台、注意事项、考查要点等:
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模块 | 功能简述 |
---|---|
信标装置 | 使用一个超声发射器,朝向圆心方向定时发出超声波 |
定位装置 | 在圆心区域内,通过多个接收器件+计算,定位信标的所在区段 |
基本功能:完成扇形区域中36区段定位
发挥功能:实现48扩展区段更高精度 + 10s以内定位
平台 | 理由 |
---|---|
STM32F103/STM32F4 | 丰富的定时器、ADC、串口,兼容 CubeMX,利于管理多个接收通道 |
MSPM0系列 | TI 2023 新一代 ARM Cortex-M0+,低功耗+丰富外设 |
ESP32(如需结合无线) | 双核+强大资源,但本题不得通信,仅供拓展使用 |
模块类型 | 推荐型号 | 说明 |
---|---|---|
超声发射 | 40kHz换能器 | 常用单点发射头 |
超声接收 | 多个40kHz接收头 + 放大滤波 | 用于TOA或TDOA |
显示模块 | OLED / LCD1602 | 显示定位结果 |
启动按钮 | 按键 + 去抖动电路 | “一键启动”功能 |
蜂鸣器 | 有源蜂鸣器 | 结束提示 |
方法 | 原理 | 对硬件要求 |
---|---|---|
TOA(Time of Arrival) | 各接收器记录声波到达时间,结合三角形几何计算 | 高精度定时、多个定时捕获通道 |
TDOA(Time Difference) | 比较不同接收器间的时间差,定位发射源位置 | 至少3个接收器+定时差系统 |
推荐采用 TDOA + 三点定位 + 采样同步,实现误差<±7.5°+15cm
项目 | 注意事项 |
---|---|
定时同步 | 多个超声接收模块需时间同步,可采用硬件定时器输入捕获 |
回波干扰 | 使用带通滤波(38-42kHz)+包络检测电路提升识别准确性 |
发射判别 | 信标需通过LED指示是否发射,定时发射(如每500ms)更稳定 |
定位装置尺寸限制 | 必须控制在直径80cm的圆柱体空间内,可旋转探头或多角分布 |
运行时间限制 | 一次完整测量在20s内完成,发挥部分缩短至10s |
类别 | 具体内容 |
---|---|
嵌入式系统 | 多传感器接入、定时器捕获、ADC、GPIO控制 |
信号处理 | 超声波信号放大、滤波、包络提取、阈值判定 |
控制系统 | 状态机控制、流程调度、蜂鸣器和显示模块联动 |
算法实现 | TOA/TDOA定位原理、三角形解算、误差容差分析 |
系统集成 | 嵌入式平台 + 多模块 + 实时控制的融合能力 |
软件结构 | 模块化设计、主程序/中断/函数调用组织 |
抗干扰设计 | 回声、杂音、反射等非理想环境的鲁棒设计 |
队员 | 工作内容 |
---|---|
A | MCU主控系统搭建、电路焊接与传感器信号调理 |
B | 接收算法实现 + 定位计算(TDOA) |
C | OLED显示 + 启动逻辑 + 文档撰写与测试数据分析 |
下面是针对《J题:超声信标定位系统》中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三点定位法的伪代码逻辑 + 实测测试流程,适用于基于 STM32 / MSPM0 平台的项目实现。
系统由多个超声接收器组成,信标装置向圆心发射超声波。由于各接收器到信标的距离不同,超声波的到达时间存在差异,通过计算各接收器到达时间差,即可推算发射点的方位角或所在区段。
接收器 A、B、C 均匀布置在圆心周边,已知相对坐标
超声传播速度 v = 343 m/s
采样分辨率 Δt ≈ 1us
,对应 Δd ≈ 0.343mm
只需判断发射信号方向(角度),无需精确坐标(扇区判别)
// 假设:接收器 A、B、C 均连接定时器捕获通道
float XA = 0.0, YA = 0.0;
float XB = 1.0, YB = 0.0;
float XC = 0.5, YC = 0.866; // 等边三角布置,单位:米
void Get_TDOA_Position()
{
float tA = Get_Capture_Time(CH_A);
float tB = Get_Capture_Time(CH_B);
float tC = Get_Capture_Time(CH_C);
// 计算时间差(单位:秒)
float dtAB = tB - tA;
float dtAC = tC - tA;
// 转换为距离差 Δd = v * Δt
float dAB = dtAB * 343.0; // AB间距差
float dAC = dtAC * 343.0; // AC间距差
// 基于三边差值定位方向(可查表/拟合/机器学习简化)
int sector = TDOA_Solve_Angle_Zone(dAB, dAC); // 例如:36扇区之一
Display_Sector(sector);
}
TDOA_Solve_Angle_Zone(dAB, dAC)
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已知三个接收器位置和与发射源的距离差,解方程组求出发射源坐标
缺点:运算复杂,需要浮点运算、多次开方
将扇形区域划分为 36/48 个扇区
对每个扇区,预先测量或仿真其 (dAB, dAC)
时间差分布
在线计算实际 dAB/dAC
后,选择最近匹配的扇区编号即可(KNN/欧几里得距离等)
步骤 | 测试项目 | 测试方式 | 合格标准 |
---|---|---|---|
1 | 发射器工作可靠性 | 每1s发一次,LED提示同步 | 发射频率一致,无失发 |
2 | 接收器时间捕获精度 | 示波器测信号进入 + 定时器捕获对比 | 误差 < 5us |
3 | 多点角度定位测试 | 将发射器放于不同扇区(0°~360°,每10°采样) | 判定角度误差 ≤ ±5° |
4 | TDOA时间差准确性 | 记录 (dAB, dAC) 与预设值误差 |
误差 < ±2cm 等效时间差 |
5 | 系统响应时间 | 启动后多久完成一次定位输出 | 完整流程 ≤ 10s(发挥 ≤10s) |
项目 | 建议方式 |
---|---|
降低TDOA误差 | 带通滤波 + 放大 + 包络提取 + 数字阈值判断 |
同步捕获 | 三通道使用同一定时器的输入捕获功能 |
抗干扰 | 信号窗限+滑动平均处理/中值滤波 |
速度提升 | 查表法替代实时计算,可快速获得扇区编号 |
模拟调试 | 可用MATLAB / Python仿真TDOA理论时间差分布图 |
以下是针对《J题:超声信标定位系统》的项目报告撰写模板,适合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使用,支持 Word 文档格式排版,涵盖系统设计、算法实现、实验验证、创新点等内容。
队伍编号:__________
学校名称:__________
参赛队员:、、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完成时间:2025年×月×日
简要阐述本题目的背景和技术意义:
本课题旨在实现一个具备“信标发射 + 接收定位”功能的超声信标系统。信标装置在不同区域内发射超声信号,接收装置通过测量多个接收点的到达时间差,完成方向/区段定位任务,具有在 10~20 秒内完成识别的能力。
明确目标任务:
✅ 基本要求:识别信标所在的36个区段之一;
✅ 发挥提升:提升至48区段,定位时间 <10s,提升精度与响应速度。
(插入结构框图,标出信标发射模块、接收阵列、MCU控制单元、显示输出模块等)
模块 | 主要功能说明 |
---|---|
超声信标 | 定时发射 40kHz 超声波 |
接收阵列 | 分布3~4个接收模块,记录接收时间 |
MCU控制器 | 定时捕获/处理时间差,计算定位区段 |
显示模块 | 显示角度、区段编号或定位状态 |
按键系统 | 启动定位流程或清零 |
指示系统 | 指示成功/失败(LED或蜂鸣器) |
使用 40kHz 超声波换能器;
发射模块控制周期性脉冲(每1s一次);
接收模块包括放大、带通滤波、整形电路;
使用 MCU 定时器捕获到达时间。
利用 TDOA(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原理;
获取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差 Δt
;
根据事先标定的角度-时间差映射表或解析解,判断所在区段;
支持扇区细化(如每7.5°划分48区段)。
(插入控制流程图,包括:启动 → 等待发射 → 捕获接收时间 → 计算角度 → 显示结果 → 完成)
模块 | 选型器件 | 说明 |
---|---|---|
主控 MCU | STM32F103 / MSPM0 | 支持多通道定时器捕获 |
超声模块 | 发射 + 多接收(40kHz) | 接收需匹配带通放大滤波 |
显示模块 | OLED 0.96" I2C 或 LCD1602 | 显示区段编号/角度 |
电源系统 | 锂电池 + LDO稳压 | 供电稳定性保障 |
包括 MCU 接口图、超声收发电路图、显示驱动模块图等
main.c
:主循环控制逻辑
tdoa_calc.c
:TDOA定位核心算法
us_capture.c
:定时器输入捕获配置
display.c
:显示逻辑封装(OLED/LCD)
filter.c
:滤波器/整形信号检测模块
函数名 | 功能 |
---|---|
Start_Capture() |
启动一次定位流程 |
Get_ArrivalTime() |
获取各通道超声接收时间 |
Calc_TDOA() |
计算时间差并确定扇区编号 |
Display_Result() |
显示角度/区段编号 |
在圆心布置接收器,信标依次放置在不同区段(每隔10°);
记录每次信标定位结果,与理论角度对比;
测试环境控制在无反射、低噪音室内空间;
目标角度 | 理论区段 | 实测区段 | 偏差 | 响应时间 |
---|---|---|---|---|
0° | 1 | 1 | 0 | 8.3s |
45° | 5 | 5 | 0 | 7.9s |
… | … | … | … | … |
定位准确率:96.8%
平均响应时间:8.1s
发挥部分测试通过:支持48区段识别 + <10s时间
项目 | 创新说明 |
---|---|
高精度三点定位 | 基于TDOA时间差快速拟合实现角度判断 |
快速响应流程 | 定时触发 + 高速捕获 + 查表计算确保低延时 |
区段细化 | 从36区段提升到48区段,定位精度提升33% |
人机界面 | OLED图形化展示角度与状态,具有可视化调试功能 |
队员 | 负责内容 |
---|---|
A | MCU软件编程、算法实现 |
B | 电路设计、接收电路调试 |
C | 系统集成测试、UI界面与文档编写 |
日期 | 任务安排 |
---|---|
第一天 | 理解题意、方案讨论、器件焊接 |
第二天 | 编写程序、测试捕获与算法 |
第三天 | 定位测试、优化时间差算法 |
第四天 | 数据采集与文档整理、最终展示 |
本项目将超声波时差测距原理应用于实际定位任务,团队成功实现了36~48区段识别,定位精度和响应速度均符合竞赛要求。项目中对信号调理、时间捕获、误差控制和系统联调能力都有较大提升。部分边缘区段存在较小误差,后续可进一步采用硬件同步或机器学习优化拟合精度。
系统结构图 / 控制流程图
原理图 / PCB截图
OLED 界面照片 / 视频记录
核心代码附录
测试数据 Excel 表格
使用的第三方资料与数据手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