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名称
2025年_D题:简易以太网双绞线测试仪(本科组)
任务要求
难度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以太网双绞线测试仪(简称测试仪),如图1所示。待测 以太网双绞线(简称线缆)通过RJ45连接器与测试仪连接。线缆双端接入测试仪, 测量线缆的线对连接关系(直连、交叉)、类型(非屏蔽双绞线UTP、双屏蔽双绞 线SFTP)、直流电阻,以及交流衰减;线缆单端接入测试仪,测量线缆的长度和 短路位置。测试仪由不大于6V的单电源供电。

二、要求

1. 基本要求 

  1. 按键切换两种工作模式和显示界面:“双端检测”、“单端检测”。
  2. “双端检测”模式。要求测量并显示线缆的线对连接关系(直连、交叉)、 类型(UTP、SFTP)、直流电阻值(长度范围1m~50m、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测量时间不超过5s。
  3. “单端检测”模式。要求测量并显示线缆长度(长度范围10m~50m、相对 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5%),检测线缆是否存在线对间短路,测量、检测时间分别 不超过5s。

2. 发挥部分

  1. “双端检测”模式。要求测量并显示线缆对在30MHz频率处的交流衰减 dB值(长度范围10m~50m、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测量时间不超过5s。
  2. “单端检测”模式。要求测量并显示线缆长度(长度范围1m~50m、相对 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测量时间不超过5s。
  3. “单端检测”模式。要求测量并显示线缆的短路位置(长度范围1m~50m、 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测量时间不超过5s。 

4)其他。

三、说明

(1)被测线缆由测评现场提供。测评现场还提供1m长SFTP型和50m长UTP 型的线缆,供参赛队在测试前进行现场校准。

(2)作品测评过程中,除了按“双端检测”、“单端检测”一键启动相应功能并 开始计时外,不允许对测试仪进行其他任何调整和操作。

(3)基本要求(2)中的“线对连接关系”是指直连线缆或交叉线缆,如图 2所示。

(4)题目中的“线缆长度”为线缆水晶头边缘的直线距离,如图3所示。发 挥部分(3)中的“短路位置”为水晶头边缘到短路中心点的直线距离。

(5)题目中检测相对误差的绝对值。标准值是指由测 量仪器测量得到的线缆参数值。

(6)发挥部分(1)中的“交流衰减”是指线缆对的输出电压值UoPP与输入 电压值UiPP之比,即交流衰减dB值为20lg(UoPP/UiPP)。测量时应注意阻抗匹配问题。

(7)对于SFTP型线缆,应注意RJ45连接器有屏蔽外壳。

(8)作品不得包含任何专用测量仪器的主板或模块,不得使用称重、超声、 激光和其他非电参数方法进行线缆参数测量。

 

评审标准

参考答案

GPT-4O建议

这是202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组【D题:简易以太网双绞线测试仪】。该题融合了信号处理、硬件测量、嵌入式开发、通信与接口电路设计等核心工程技能,以下是为3人团队在4天内完成此项目制定的合理设计方案建议:


一、项目目标概述

制作一款简易的以太网线缆测试仪,通过RJ45接口连接线缆,具备以下功能:

模式 功能要求
双端检测 线对连接关系(直连/交叉)、线缆类型(UTP/SFTP)、直流电阻、交流衰减(30 MHz)
单端检测 线缆长度(1050 m)、短路位置检测、误差控制在15%内

二、推荐平台与架构设计

✅ 主控平台建议

平台 说明
STM32F103 成熟稳定,ADC、GPIO资源丰富,适合低频激励与电阻测量等
ESP32-S3 如需显示更丰富内容(如TFT界面),带WiFi供OTA调试
RP2040 双核支持同时采样与逻辑判断,精度高、灵活性强

三、功能实现方案建议

📌 双端检测模式功能实现

功能 实现方法说明
连接关系识别 发送序列码(或高低电平)到某端口,另一端读取顺序,对比识别交叉/直连
线缆类型识别 检查RJ45屏蔽壳与地是否导通 + 差模/共模阻抗差异判断(SFTP)
直流电阻测量 恒流源激励,使用电压差法测量R = U/I,或双端采样消除接触电阻误差
交流衰减测量 30 MHz方波或正弦信号激励,检测端电压放大+峰值检测+ADC,计算 dB=20log(Uo/Ui)

📌 单端检测模式功能实现

功能 实现方法说明
长度测量 TDR(时域反射法)或电容/电阻换算;可使用脉冲信号时间差判断
短路位置检测 TDR/脉冲反射法/阶跃响应法定位短路时间点,乘以信号传播速度估算
长度/短路精度优化 增加校准功能,支持1m/50m对比修正;误差可控制在±1%

四、系统架构图(文字版)

[STM32/RP2040]
     │
     ├─> GPIO 控制信号输出 → RJ45接口A
     ├─> ADC 采样信号输入 ← 信号检测电路 ← RJ45接口B
     ├─> 显示模块(OLED/TFT)
     ├─> 功能切换按钮
     └─> 激励信号发生器(低频PWM/高频方波)

五、设计要点与注意事项

项目 注意点
多对线识别准确性 建议使用8位循环码 + 异步扫描方式
信号完整性 使用匹配电阻(100 Ω)防反射;布线注意避免串扰
电阻/衰减检测 使用精密ADC(≥12位)+ 运放放大信号
单端测距精度 校准1m、50m两点,计算传播常数;可查CAT5/CAT6阻抗特性
UI设计 简洁明了,一键切换模式 + 显示所有必要参数
显示时限 所有测量需5秒内完成,建议设状态LED提示进度
电源设计 全系统6V以内供电,建议使用LDO + 锂电池 + Type-C供电口

六、考查的核心知识点

类别 关键技能与知识点
电路设计 激励信号生成、峰值检波、ADC采样、阻抗匹配
信号处理 反射分析、衰减计算、误差补偿
嵌入式控制 STM32/RP2040开发、按键扫描、状态机管理
通信接口 RJ45接口分析、电平标准、屏蔽识别方法
结构工艺 接线布线、接插件设计、抗干扰处理
误差分析与标定 比较法、参考源、误差补偿方法设计

七、三人小组任务建议

成员 主要任务
成员A 电路设计、电源管理、激励信号生成模块
成员B 主控程序编写、测试逻辑实现、界面控制
成员C 测试标定方案、测量验证、报告撰写和排版

八、时间安排建议(4天)

时间 任务目标
第1天 功能分析、原理确定、电路原型图、模块划分
第2天 主控程序框架搭建、电路焊接调试
第3天 联调测试、误差标定、UI显示完善
第4天 功能全测、故障处理、撰写报告与封装作品

好的,以下是为【D题:简易以太网双绞线测试仪】定制的设计报告模板(结构完整,可直接撰写),内容贴合评分标准,便于你快速整理和提交比赛材料。


🧾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项目报告

题目:简易以太网双绞线测试仪

队名: XXX
参赛成员: 姓名1(硬件设计)、姓名2(软件开发)、姓名3(调试与文档)
所在学校: XXX大学
比赛时间: 2025年7月30日~8月2日


一、摘要(Abstract)

简要描述测试仪功能、原理与技术特点:

本项目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低成本、便携式的简易以太网双绞线测试仪,具备线缆连接关系识别、UTP/SFTP类型识别、直流电阻测量、交流衰减测量、线缆长度与短路位置估算等功能。系统采用STM32为主控,结合激励信号发生与峰值检测电路,配合OLED显示和按键控制,能够在5秒内完成自动测试,测量精度满足题目要求。


二、项目目标与设计任务

2.1 项目任务概述

根据竞赛要求,完成以下功能模块设计:

模式 功能项目
双端检测 线对连接关系识别、线缆类型识别、直流电阻测量、交流衰减测量
单端检测 线缆长度估算、线对短路检测、短路位置判断

2.2 技术指标总结

指标项目 要求
电源 单电源供电 ≤ 6V
显示方式 按键切换双模式界面,测量结果在5秒内显示
误差要求 直流电阻≤10%;长度/短路≤1~5%;衰减≤10%
界面交互 单键切换/启动,测量过程中禁止人工干预

三、设计方案与论证

3.1 总体架构设计

(插入结构图,或文字版如下)

RJ45端口A ──> 激励模块 ──> 线缆 ──> 探测模块 ──> 主控(STM32)──> OLED显示
                 ↑                                 ↑
              模式切换按键                 功能识别/测量控制

3.2 方案比较与选择

功能 方案1:STM32F103 + 模拟电路 方案2:ESP32 + 数字模块
优点 成本低,调试简单,误差易控制 处理能力强,方便显示,功耗可优化
缺点 接口相对较少,显示能力有限 精度要求更高,调试复杂,功耗稍大
本项目选择 STM32F103C8T6,综合稳定性和接口能力  

四、测量原理与关键算法

4.1 线对连接关系检测原理

  • A端输出8位循环码,B端检测实际接收顺序;

  • 对比两端顺序判断是直连或交叉。

4.2 线缆类型识别方法

  • 读取RJ45屏蔽金属外壳对GND是否导通;

  • 可通过加高频信号检测屏蔽衰减特性进一步确认。

4.3 直流电阻测量

  • 使用恒流源+高精电压采样测R=U/I;

  • 引入参考电阻校准误差。

4.4 长度测量(单端)

  • 使用TDR(时域反射)方式,通过脉冲返回时间判断距离:

    L=v⋅Δt2,v=cεr≈2×108 m/sL = \frac{v \cdot \Delta t}{2},\quad v = \frac{c}{\sqrt{\varepsilon_r}} \approx 2 \times 10^8 \text{ m/s}
  • 精度提升手段:参考1m/50m校准,锁定传播速度。

4.5 交流衰减计算(发挥)

  • 30 MHz激励信号(DDS或频率合成);

  • 检测端采用峰值保持+低通滤波;

    Attenuation (dB)=20log⁡10(UoutUin)\text{Attenuation (dB)} = 20 \log_{10} \left(\frac{U_{out}}{U_{in}}\right)

五、硬件设计

5.1 主要电路图(建议附图)

  • 激励信号源模块(PWM或DDS)

  • 恒流源模块(线性稳流)

  • 电压测量/衰减检测模块(运放+ADC)

  • TDR脉冲发射与反射捕获电路

  • 按键/OLED显示模块电路

5.2 PCB与结构设计

  • 双面板,RJ45双接口对称布置;

  • 接地屏蔽层防止信号干扰;

  • 接口防反插/ESD保护。


六、软件系统设计

6.1 控制流程图

6.2 程序模块结构

模块 功能说明
初始化模块 IO、ADC、OLED、按键初始化
模式判断 判断当前检测模式,进入相应流程
测量模块 控制激励、采集数据、分析结果
显示模块 在OLED上输出数据
校准模块 允许使用已知线缆进行长度校正

七、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

7.1 基本功能测试表

测试项 测试值 标准值 误差 是否达标
长度(25m) 24.6m 25m 1.6%
电阻(UTP) 3.2Ω 3.0Ω 6.7%
类型识别 SFTP SFTP
连接关系 交叉 交叉

7.2 发挥功能测试(如有完成)

  • 交流衰减(dB值)对比;

  • 短路位置测量精度测试;

  • 单端测距1%精度达成图示等。


八、低功耗与抗干扰设计

  • 所有模块使用低功耗器件(如LDO、低功耗MCU);

  • 关闭未使用模块(PWM关断等);

  • 引入RC/LC滤波、电源地隔离提升稳定性。


九、项目总结与改进方向

  • 本测试仪设计紧凑,功能全面,实测表现优异;

  • 若进一步开发,可支持千兆线缆测试、更高频率带宽测试、蓝牙远程显示等功能。


十、队员分工与感想

队员 工作内容
姓名1 电路设计、PCB制作、电源方案
姓名2 MCU程序编写、衰减测量算法
姓名3 数据测试、误差分析、报告排版整理

 

硬禾服务号
关注最新动态
0512-67862536
info@eetree.cn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平街388号腾飞创新园A2幢815室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4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40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