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LTspice电路仿真竞赛中等题汇总
该项目使用了LTspice软件,实现了各模拟电路的设计,它的主要功能为:辅助电路分析。
标签
电路仿真
LTSpice
参加活动/培训
Tutoo
更新2025-03-10
复旦大学
52


2024 LTspice电路仿真竞赛中等题汇总

说明

  • 欢迎!
  • 本汇总涵盖了所有中等题,而其他题汇总的跳转链接为:[基础题]()、[进阶题]()、[挑战题]()。

17 双电源 T 形网络反相放大器

实验简介

  • 在实验 1 所搭建的反相比例放大器中,输入电阻为 ,反馈电阻为 ,则放大倍数为 ,这说明如果要增大放大倍数,就必须减小输入电阻或增大反馈电阻,但是一般电路对输入电阻的要求是较大的,如 100k ,此时若想得到较大的放大倍数,就必须将反馈电阻提高至 量级,而我们知道,电阻热噪声的大小是随着阻值增大而增大的,在这一量级下,反馈电阻的热噪声所带来的电压波动便不可忽略,进而影响输出信号的稳定,这实是个两难的矛盾。而本电路将要搭建的 T 形网络反相放大器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测试放大倍数。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29 230953.png
  • 结合电路基础的知识,利用虚短虚断或深度负反馈可得出 T 形网络反相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公式是 ,将上面的值代入可得到

仿真结果

  • 这次我们利用新的仿真方式,即.tf命令表示的传递函数分析,其输出的类似此前说过的.meas命令,都是以文本形式输出到日志文件里,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29 231831.png
    可见输入电阻还是51k,而放大倍数与理论值几乎完全一致,且注意到,我们并未采用 数量级的电阻便实现了在较大输入电阻下,近 100 倍的放大倍数。

18 单电源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实验简介

  • 在基础题中有搭建过“单电源集成运放交流耦合放大器”,而本电路与之的区别在耦合方式为直接耦合,其实也就是连同输入的直流偏置一并放大,而不经过电容过滤。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测试输出波形。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29 232834.png
  • 本电路的输入自身存在 -0.2V 的偏置,且在放大过程由加法电路叠加了 -1V 的偏置。故输出应为1~5V 的正弦波。

仿真结果

  • 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29 233242.png
    本实验还要求输出最大值为5V,而运放供电就为5V,故上面的波形会因达到最大输出摆幅,而存在约 30mV 的截顶失真,这与手册提供的数据是基本一致的。

19 单电源集成运放交流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实验简介

  • 实际电路中,为了达到较大的放大倍数还常将多级放大电路进行串联,而本电路就是对两个同相比例放大电路的串联,且采用单电源供电。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测试输出波形。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29 235100.png
  • 本电路由电压跟随器的输出作参考地平面,其值为电源的中点电压。
  • 输入通过两个放大倍数为 10 的同相比例放大器,故总放大倍数为 100 。

仿真结果

  • 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12227.png
    可见,该电路的放大倍数为 100 ,且无直流偏置。

20 电压增益可调的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简介

  • 本电路是模电基础部分,即分析由分立元件构成放大电路部分的经典电路,可通过 h 参数模型实现较准确的分析。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通过调整电位器,使输出幅值在 1V 至 3V 间变化。
    • 确定其下限频率与上限频率。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13101.png
  • 本电路用到的2SC945模型LTspice软件并未自带,此处是去LTwiki获取的。
  • 对于调整电位器的要求,这里不是通过直接调整的方式完成的,而是通过手算求解出放大倍数与抽头位置的关系式,进而解方程确定的。该计算虽比较麻烦,但难度不高,正在学习模电的同学可以尝试自行求解,应该能对放大电路有更好的认识。
个人认为,求解此电路过程的最大阻碍并非列写方程本身,而是在没有题干提供晶体管参数的情况下,自行检索信息,以尝试获取该型号三极管的 h 参数相关信息的过程,从求解中获得的最大收获也便藏于这一过程。

仿真结果

  • 通过方程求出抽头的理论位置后,以此为参数得到的输出波形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13541.png
    结果还是与理论值比较接近的,尤其是负半周。至于这俩半周差异较大的原因,还望各位解惑。
  • 交流扫描分析的结果如下,截止频率的测量与此前一样,也是通过.meas命令进行的
    屏幕截图 2024-12-30 013613.png
    屏幕截图 2024-12-30 013640.png
    其实从中能看到一些增益带宽积的意思。

21 LC 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简介

  • 此前实验已经搭建过同属谐振型振荡器的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它在接近高频时其实表现是很糟糕的,比如波形会有明显失真。而本实验要搭建的 LC 正弦波振荡器就可实现高频振荡。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测试输出频率。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15552.png
  • 该电路的振荡频率为 ,代入数据后得

仿真结果

  • 瞬态分析的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0431.png
    图中可直接测出频率,但相对“手拖光标”,通常还是FFT更准确些
  • FFT的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0530.png
    结果和理论值还是比较接近的。

22 三角波-正弦波变换器

实验简介

  • 本电路通过利用差分放大器的大信号模型,实现将三角波输入转换为正弦波输出,具体原理我个人目前也不清楚。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通过调整电位器使输出波形失真最小。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0937.png
  • 由于我个人知识不足,本实验不知为何,无论如何调整两个电位器,输出波形的总谐波失真均在百分之十几以上,多次检查电路也无果。好在在直觉的指引下,将 R8 的阻值由参考电路的 5k 改为了 2.2k ,这一下便正常了,真是阿美醒。

仿真结果

  • 调整了 R8 后,再利用参数扫描微调电位器,并利用命令.four(该命令也类似.meas,以文本输出至日志)测量总谐波失真,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2252.png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2331.png

23 电阻-电压变换器

实验简介

  • 本电路对于我这愚钝之人来说是十分巧妙的,即本来如果直接通过电桥方式将电阻转为电压,那么得到的二者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但是这一电路就通过运放间的反馈使得二者具有了线性关系,甚至是正比关系。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且测量不同电阻下电路的输出电压。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2611.png
  • 该电路虽很是巧妙,但分析推导还是不难的,假设总输出即可,最终关系是输出电压等于电阻 Rx 的千分之一倍,如 Rx 为 1k 则输出 1V 。

仿真结果

  • 对 E6 系列的标称电阻值进行参数扫描分析的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2729.png
    仿真结果表明,误差甚至能在万分之一内。

24 OCL功率放大器

实验简介

  • 集成运放的带负载能力通常不强,即便是驱动专用的运放往往也不过几百毫安的最大输出电路,故在要求较大功率的场合,还是需要我们用分立元件搭建输出级电路。而本实验就是要搭建这样的电路。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分别测试在有无自举电容情形下的输出。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3727.png
  • 本电路的主体在模电课本中应该是有的,即互补管作核心,使正负半周均可输出;对外接相同管形成复合管,使上下管外特性相近;二极管与电位器使输出管保持微导通,使交越失真减少。

仿真结果

  • 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4030.png
    由此可计算出驱动模拟扬声器的最大功率。
  • 另外去掉自举电容后,在合适输入下得到的波形是类似的,在这就不放图了(期待电子森林支持根据Markdown文件批量上传本地图片,目前手动一张张传,四篇汇总光传图片的重复劳动就要耗一个小时了...),只是去掉自举电容后,动态范围变小,即最大不失真电压减少了,也便意味着能驱动负载的最大功率减少了。

25 C类放大器

实验简介

  • 本实验要搭建一个通过变压器耦合的功率放大器,应该是可以实现高频的放大吧,我个人还没学高频电子,具体原理要参看报告了。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并测试输出。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25748.png
  • 本电路用到了变压器,这在 LTspice 中并未提供模型,需要通过手动指定两电感的互感系数以模拟。

仿真结果

  • 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30720.png

26 AGC放大器

实验简介

  • 本实验所搭建的电路即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属应用极广的一大类电路,对于我们本科生,应该在电赛中接触是最多的了,也是极具魅力的电路(不过我个人目前对AGC只有最浅薄的认知,实属又菜又爱)。

电路分析

  • 本实验的要求有
    • 照图搭建电路,找出输入输出的电压变化范围。
  • 所搭建的电路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31735.png
  • 其大致思路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作为反馈网络的输入,经过全波精密整流、低通滤波后,将其与参考电压的叠加值给到能减小净输入量的元件(本电路采用MOS管,通过减小电阻以减小原输入的分压比例,从而减小净输入量),如此便构成了负反馈,实现了对增益的控制。

仿真结果

  • 结果如下
    屏幕截图 2024-12-30 032556.png
    由图例可以发现,当输入大于 8mV 时,输出已经基本不再增大,故由此得到的输入输出幅值范围为1~20mV、60~510mV吧。
  • 另外还有采用MOS管作反馈元件可能会造成的一个问题,报告中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恕在此不赘述了。
中等题至此也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是进阶题,心得同样留到挑战题。


附件下载
中等题报告与仿真文件.zip
团队介绍
一普通大二的,无团队。
评论
0 / 100
查看更多
硬禾服务号
关注最新动态
0512-67862536
info@eetree.cn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平街388号腾飞创新园A2幢815室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4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40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