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
电赛
商城
文档笔记
仿真/工具
参考设计
AI助手
发布项目
登录
/
注册
首页
>
文档笔记
>
工具
>
参考资源
一辆车到底需要多少芯片?
收藏
分享
脑图
一辆车到底需要多少芯片?
链接来源:“ ittbank ”公众号
智能汽车“大脑”--CPU/GPU/FPGA和MCU/CPU/GPU/FPGA/ASIC
地平线
华为
黑芝麻智能
芯驰科技
西井科技
中科寒武纪
四维图新
森国科
恩智浦 NXP
Mobileye/英特尔
Movidius/英特尔
Altera/英特尔
高通 Qualcomm
德州仪器 TI
Nvidia 英伟达
瑞萨 Renesas
Xilinx(赛灵思)
ADI 亚德诺
英飞凌 Infineon
东芝 Toshiba
意法半导体 ST
特斯拉
安霸 Ambarella
MCU
比亚迪半导体
芯旺微电子
杰发科技
四维图新
华大半导体
国芯科技
芯海科技
航顺
琪埔维 CHIPWAYS
兆易创新
东软载波
上海贝岭
国民科技
恩智浦 NXP
英飞凌 Infineon
瑞萨 Renesas
意法半导体 ST
德州仪器 TI
Microchip
Toshiba
三星
智能汽车“心脏”--功率芯片
比亚迪
斯达半导体
中车时代
宏微科技
中科君芯
华微电子
华虹宏力
士兰微电子
英飞凌 Infineon
赛米控
富士电机
三菱电机
安森美
日本电装DENSO
罗姆
日立
东芝 Toshiba
意法半导体 ST
瑞萨
Littelfuse
丹佛斯
Vishay
智能汽车“眼睛”--摄像头
韦尔/豪威 OmniVision
格科微电子
思比科微电子
比亚迪
Smartsens 思特威
台湾原相科技
台湾奇景光电
台湾晶相光电
索尼 Sony
三星 Samsung
海力士 SKhynix
安森美
意法半导体
派视尔 PLXELPLUS
松下 Panasonic
佳能 Canon
智能汽车“耳朵”--射频接收器
紫光展瑞
昂瑞微
天津唯捷创新
深圳国民飞骧
无锡中普微电子
广州智慧微电子
艾为电子
苏州宜确
台湾络达 Airoha
思佳讯 Skyworks
Qorvo
博通 Avago
村田 Murata
TDK-Epcos
pSemi(TM)
英飞凌 Infineon
智能汽车“手杖”--超声波/毫米波/激光雷达
超声波/毫米波雷达
杭州智波科技
芜湖森思泰克
南京隼眼科技
苏州安智汽车
北京行易道
深圳安智杰
湖南纳雷科技
深圳承泰科技
华域汽车
保隆科技
深圳卓影科技
芜湖易来达
深圳卓泰达科技
苏州毫米波
长沙莫之比
北京木牛科技
德赛西威
纳瓦电子
华为
福瑞泰克
楚航科技
电目科技
中融雷科
雷科防务/理工雷克
纵目科技
中电科第三十八研究所
蛮酷科技
几何伙伴
大疆车载
凌波微步
同致电子
荣徽科技
精益远达
宇磐科技
中科云杉
川速微波
上海加特兰
轩辕智驾
楚航科技
莫吉娜
辉创电子
珠海上富电技
慧尔视
闻颂智能
雷博泰克
清雷科技
杭州岸达科技
寅家科技
Bosch(德国 . 博世)
ConTInental(德国 . 大陆)
Denso(日本 . 电装)
HELLA(德国 . 海拉)
ZF采埃孚(德国)&天合TRW(美国)
Delphi(美国 . 德尔福)
Autoliv(瑞典 . 奥托立夫)
Valeo(法国 . 法雷奥)
Oculii(美国 . 傲酷)
Fujitsu(日本 . 富士通天)
Hitach(日本. 日立)
Aptiv(爱尔兰)
Veoneer(瑞典)
Matawave(美国)
Echodyne(美国)
Acconeer(瑞典)
Hyundaimobis(韩国)
Arberobotics(以色列)
Lunewave(美国)
激光雷达
巨星科技
中海达
速腾聚创
北科天绘
北醒光子
光珀智能
镭神智能
万安科技
大族激光
Velodyne
德国 IBEO
Quanergy
Innoviz
英飞凌 Infineon
Pioneer
InVisage 量宏科技(被苹果收购)
Fujitsu
Luminar
博世 BOSCH
智能汽车“记忆”--存储芯片
北京君正
兆易创新
澜起科技
美光(Micron)
SKhynix(海力士)
东芝(Toshiba)
三星
以往制造一辆传统汽车一般需要用到500-600颗左右的芯片,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汽车逐渐由机械式转向电子式的方向发展,汽车做得越来越智能,那么所需要的芯片数量自然就更多了。据了解,2021年平均每辆车所需芯片数量已经达到了1000颗以上。
除了传统汽车以外,新能源汽车才是芯片“大户”,这种车需要大量的DC-AC逆变器、变压器、换流器等部件,而这些对IGBT、MOSFET、 二极管等半导体器件的需求量也有大幅增加,一台好些的新能源汽车需要芯片可能达到2000颗左右,需求量十分惊人。
从技术要求上来看,车规级芯片着实令大多数芯片企业望而却步。消费电子芯片技术迭代非常快,而车规级芯片几乎都是十多年前的技术,可技术虽然“过时”,但门槛却并没有因此降低。相反,车规级芯片对于性能指标、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质量一致性的要求之高,是消费电子芯片难以匹敌的。
相比于消费芯片及一般工业芯片,汽车芯片的工作环境更为恶劣:温度范围可宽至-40℃~155℃、高振动、多粉尘、电磁干扰等。由于涉及人身安全问题,汽车芯片对于可靠性及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一般设计寿命为15年或20万公里。“车规级”芯片需要经过严苛的认证流程,包括可靠性标准 AEC-Q100、质量管理标准ISO/TS 16949、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等。
车规级芯片的高标准、严要求、长周期,将入行门槛一再拔高,这也直接导致了只有综合能力或垂直整合能力非常强,并有本事将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的芯片企业,才能将车规级芯片纳入生产清单。放眼全球,这样的车规级芯片企业也就恩智浦、英飞凌、西门子等少数几家,僧多粥少,这也是导致汽车芯片供不应求的另一原因。
我国正在努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解决我国汽车行业接下来发展中的短板。国内车企中的比亚迪、上汽以及不少半导体企业已先后入局车规级芯片领域。
评论
0 / 100
发表评论
查看更多
qianrushi
2022-10-11
1488
硬禾服务号
关注最新动态
0512-67862536
info@eetree.cn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平街388号腾飞创新园A2幢815室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
STEP小脚丫
纳芯微电子
Copyright © 2024 苏州硬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9040198号